夜望单飞雁诗
萧纲〔南北朝〕
天霜河白夜星稀,一雁声嘶何处归。
早知半路应相失,不如从来本独飞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天高气爽,月色如霜,银河也泛着白光,几颗稀疏的星星闪着微弱的星光。突然一声凄惨的雁叫声,划破了夜空,那是一只寻找伴侣的孤雁。
早知道我们会在半路上失散,倒不如一开始就独自飞翔呢?
注释
天河:银河。
简析
《夜望单飞雁诗》是一首七言古诗。此诗首句写夜景,天高而青,月色如霜,星子稀疏,夜色凄清而朦胧;次句以一声凄惨的雁叫划破了夜空的寂寥;后两句由夜空中一只飞雁而发出这样沉重的慨叹,其中必有诗人痛苦的人生体验。全诗感情深沉真挚,诗风清丽自然,诗中这只失群孤雁,可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。这位被囚禁的昔日皇帝,父亲被逼死、儿子被杀害,自己也失去了人身自由,这只飞雁便触动他的孤独、痛苦与悲伤。
赏析
秋夜,天高而青,月色如霜。亘古而过的银河泛着白光。天深处,几颗稀稀疏疏的小星,无力地闪着微光。夜色凄清而朦胧,世界是这般的寂静。忽然,一声凄惨的雁叫划破了夜空的寂寥。是一只失群的孤雁,在寻找着自己的伙伴。不知道它已经持续飞行了多长时间,显得那么疲惫,那样惊恐不安。但在这茫茫无际的夜空中,它依然竭力扇动着翅膀,坚持着继续寻找,用那凄惨而嘶哑的叫声,呼唤着自己的亲人。它多么希望能听到一声亲切的回应!然而,夜空苍茫,天地寂寂,雁群杳然无声,不知去向。在孤雁面前,整个世界都已沉默,唯有这一声声嘶鸣,在静谧之中传得很远、很远。世界如此之大,可何处才是孤雁的归处?孤雁心中无比凄惶,早知道半途会与
萧纲
萧纲(503―551),梁代文学家。即南朝梁简文帝。字世缵。南兰陵(今江苏武进)人。梁武帝第三子。由于长兄萧统早死,他在中大通三年(531年)被立为太子。太清三年(549年),侯景之乱,梁武帝被囚饿死,萧纲即位,大宝二年(551年)为侯景所害。 280篇诗文 24条名句
黄琬巧对
《后汉书》〔南北朝〕
黄琬早而辩慧。祖父琼,初为魏郡太守。建和元年正月日食,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。太后诏问所食多少。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。琬年七岁,在傍,曰:“何不言日食之余,如月之初?”琼大惊,即以其言应诏,而深奇爱之。
登永嘉绿嶂山
谢灵运〔南北朝〕
裹粮杖轻策,怀迟上幽室。
行源径转远,距陆情未毕。
澹潋结寒姿,团栾润霜质。
涧委水屡迷,林迥岩逾密。
眷西谓初月,顾东疑落日。
践夕奄昏曙,蔽翳皆周悉。
蛊上贵不事,履二美贞吉。
幽人常坦步,高尚邈难匹。
颐阿竟何端,寂寂寄抱一。
恬如既已交,缮性自此出。
锅巴救命
刘义庆〔南北朝〕
吴郡陈遗,家至孝,母好食铛底焦饭,遗作郡主簿,恒装一囊,每煮食,辄伫录焦饭,归以遗母。后值孙恩贼出吴郡,袁府君即日便征。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,未展归家,遂带以从军。战于沪渎,败,军人溃散,逃走山泽,皆多饥死,遗独以焦饭得活。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。